日前,小編來到蘇能科技年產15萬噸高性能復合材料項目現場,看到的是企業邊建設邊生產的繁忙景象。
“選擇一邊建設一邊生產,目的是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發展時間和空間。”蘇能集團董事長張大松解釋說。在他看來,企業介入市場越早,對所投資項目的認識就會越清醒、越理性。
蘇能科技年產15萬噸高性能復合材料項目由蘇能集團旗下江蘇蘇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總投資5.79億元,占地94畝,主要從事高分子復合材料改性研究、制造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家用電器、電子電纜、建筑、軍工等行業。今年3月,該項目入選鎮江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名錄,按計劃到2020年3月將全面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銷售20億元,利稅總額3.4億元。生產規模穩居國內同行業前三。
張大松介紹,目前,該項目的環評批復、用地規劃許可證、土地證、建設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均已辦結;場地基本平整結束,臨時用電用水也已解決。施工單位按序時正在進行廠房基礎分層碾壓施工。小編注意到,與緊張而繁忙的施工景象交相輝映的是,該公司租賃的兩個標準廠房里已經安裝好的4條流水線正在滿負荷運轉,繁忙程度一點也不遜色。
蘇能科技去年在項目立項后就租賃了兩個標準廠房作為“中試車間”試生產。今年1至7月份,這兩個“中試車間”已實現銷售收入3580萬,凈利潤是347萬。“這些業績,充分證明了企業在項目選擇上的正確性。”
據介紹,蘇能科技年產15萬噸高性能復合材料項目最終通過立項與蘇能集團本身具備的優勢相關。
一方面蘇能集團是一家以石化產品銷售為主的單位,擁有一支懂技術的專業營銷隊伍,去年銷售額高達1055億元;另一方面該集團從中科院引進了研發團隊,已研發產品百余種,具有讓技術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的能力。
“巨大的貿易量和這兩項優勢疊加所產生的效應,足以讓企業在原料和價格上占盡主動。”張大松透露,蘇能集團有計劃在3到5年之內把這個項目推到主板上市;同時,也有能力在這個領域建成國家級實驗室,進行技術的推廣和轉讓,帶動一些中小型企業共同發展,使該項目即是生產基地,又是孵化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在項目規模的確定上,丹徒區政府的務實作風讓企業投資更為理性。
張大松告訴小編,與很多地方要求引進項目“越大越好”有所不同,丹徒區在針對企業項目發展計劃時,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引導企業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將原計劃中年產30萬噸的項目進行理性“分解”,建議企業分兩步完成投資。“實踐證明,政府的這項建議對促進項目的穩步穩健發展至關重要。”
此外,令張大松印象深刻的是政府服務的貼心周到。自項目簽約后,項目所在地的新城管委會就專門指定了一名副主任進行跟蹤服務。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節假休息,每天堅持到項目現場,服務項目管理,掌握項目動態。“這種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和‘店小二’般的服務精神,更加堅定了蘇能集團在丹徒投資興業的信心。”張大松說。
文:崔寧華 政務信息